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此前我对台湾当局政治状况了解还是比较粗浅的,当然也是因为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台湾两党政治模式都相对简单。自2000年首次由民进党陈水扁选举胜利后,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都是蓝绿五五开的势头。可度过了马英九时期,国民党得票一路走低,蔡英文时期甚至相对国民党形成六三开的碾压优势。 以至于最初那些年形成对台湾政治的印象是稳定的北蓝南绿,可后来越发了解越觉得蓝绿差距之大,而且越发形成绿营的绝对领先。而最近两三年里,接触到的对国民党的印象无外乎组织架构混乱、目标选民老龄化,党内人才培养断层,甚至上升到对政党高层优柔寡断,头脑混乱这类道德批判之上。 可连续几个月来,面对重大的政治选举,各党互相毫不保留的博弈盘下,越发了解到台湾政治之复杂。
 
台湾选举整个过程发生了很多事,最直接相关的是几位候选人之间的角力,尤其是国民党侯友宜和民众党柯文哲之间的博弈。此外政治小丑郭台铭参选就不多费口舌了。
选举前半年的民调,作为线上精神领袖的柯文哲的支持度是一直向好的,甚至一度高过侯友宜,一直到临近大选的两三个月,柯文哲的民调支持率又逐渐走低,这里就反映出民调的一个时效性。当然所有的民调都会采用并公布一套严谨的统计方法以示反映真实情况,但是作为更活跃更年轻更激情选民群体代表的柯文哲,自然地在民调的统计口径里是会以一种幸存者偏差而偏高的,甚至民调本身作为一种抽样统计方式,本身就是利好于柯文哲的。这也反映在蓝白两党后续在政治成果瓜分方案上矛盾的不可调和而终至破产,柯文哲坚持媒体民调,侯友宜坚持真实选票,虽说后续有所妥协但最终依然是蓝白破裂,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就重新回顾一次选举前半年内的媒体消息吧。
 

民调消息

 
民调作为一种统计手段,自然会有误差,只是社会中各阶层各地域选民在公共场合,哪怕是这种媒体主动接触的公共场合,所代表的话语权的高下悬殊,自然反映到民调数据上就有一定的幸存者偏差。抛开特定媒体刻意为之的立场性问题外,依然可以发现不同党派下不同的选民画像之于一般性的选调有着不同的表达。
对于名左实右的民进党,他的选民自然是更活跃更有政治表达欲的,相比下来,看上去更务实的国民党,选民面对民调时就更容易在抽样统计中被忽视掉了。另外更微妙的是,名义上政治中立的民众党,由于柯文哲的一贯理中客的个人形象,而且新生政党没有政治包袱,以及柯文哲本身的个人魅力反倒是让民众党在文化上比民进党更偏左,就显得柯文哲的选民更有政治激情。
前两年看到台湾四大公投,四项社会议题的公投结果清一色的九一开,清一色的党派决定投票,就以为民进党实在是培养了一大批宗教粉丝,可柯文哲带领着新生的民众党的出现,让我觉得柯文哲的粉丝更是有着更强的宗教狂热,这让柯文哲在民调数据上有着更大优势
依据当时常看的联合早报报道的民调信息,简单列出一些数据,查找历史报道的过程中发现维基百科里已经有相关数据的分析了
时间
媒体
赖清德
侯友宜
柯文哲
备注
0615
台湾民意基金会
24.6
20.4
22.2
亲绿嫌疑
0630
美丽岛电子报
35.9
17.1
28.6
相对中立
0715
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
32.4
17.6
25.9
明牌亲绿机构
0817
美丽岛电子报
35.7
21.9
21.7
侯”反超”柯
0821
台湾民意基金会
43.4
13.6
26.6
见上
0827
美丽岛电子报
41.7
17.3
21.3
0927
联合报
30
20
21
台湾三大报
1001
美丽岛电子报
39.4
23.5
19
1018
菱传媒
42.6
22.3
25.0
1024
TVBS
34
26
29
1103
美丽岛电子报
36.6
25.8
19.5
1124
美丽岛电子报
31.4
31.1
25.2
1129
美丽岛电子报
36.3
31.0
18.0
1207
美丽岛电子报
40.1
31.6
14.8
1208
ETtoday新闻云
39
33.8
18.1
1214
ETtoday新闻云
37.4
34.8
21.3
1217
民众党公布内参
31.5
25.8
27.2
1214
三立电视台
34.7
28.8
21.2
明牌亲绿
1215
美丽岛电子报
35.7
31.7
28.6
1219
联合报
31
31
21
1224
美丽岛电子报
37.5
32.6
16.3
1227
ETtoday新闻云
38.1
34.8
19.2
notion image
2023年以来赖清德(绿)、侯友宜(蓝)和柯文哲(青)经过加权的局部回归民调趋势图

蓝白合,合合分分

 
民调数据显示,自七月起,国民党支持度一直处于末位,也是在七月份,蓝白合的想法开始作为议题出现在公众视线,不仅仅是国民党意向于拉拢民众党以挽回颓势,面对着连续两个月持续走低的民调数据,持续的末位表现不可能不会国民党的信心造成打击的,尤其是已经在过去十余年之久面对着民进党总是表现出政治疲软,柯文哲当然也明白一己之力不能扳倒民进党,能组成联盟脱离在野党身份是很重要的目的了。不管怎样,柯文哲年龄已经到政治年龄的最后阶段了,没有几个四年够他消耗的,所以能独手创立政党参选的政治抱负不可能不觊觎执政之位的。
 
7月24日,朱立伦号召一同反绿,首先摆出在野党老大哥的姿态,这话当然是说给柯文哲听的,柯文哲也当然明白国民党的顾忌,回应也是毫不客气,态势上没有屈居人下
针对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星期天(7月23日)在全代会上致辞时提出,未来国民党重返执政后,要组建执政大联盟,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说,要先在价值、政策和理念上相符才能谈合作。 另一方面,民进党认为,蓝营的真正整合估计要等到9月之后。
可以看到5月份后代表国民党参选的侯友宜支持度一路走低,自九月份开始回升,除去民调本身的数据表现受选举时间临近影响外,国民党也在内部整合,选票合流归一。此前也是只知道韩国瑜,没听过这个新来的侯友宜
比较戏剧性的是,从七月底到八月初,也不断有舆论呼应侯柯配,干脆将蓝白合直接实现两党合营,可是现实考量远远比这种简单设想复杂得多,俩人是不可能穿一条裤子的,这在后续蓝白合的破产和再复合的坎坷都可以体现。实际上两个政党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选民画像也是完全相悖的,我甚至以为蓝白选民差别更甚于蓝绿选民。名义上开辟第三道路,保持理性客观的民众党在行动上却是极左路线。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称,乐意与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对话,国民党与民众党“下架民进党”的目标一致。
8月底,面对党龄不及自己零头的民众党,朱立伦终于拉下脸正面向柯文哲提议蓝白合。可漂亮的“下架民进党”的口号,并不那么光鲜。过去十年之久,蓝绿一直三六开,若如以往国民党一开始就是没有希望的,只是现在多出了第三选择的柯文哲,给了国民党拉拢的机会,也就有了联合下架民进党,实现政党轮替这样一个师出有名的口号。
 
柯文哲星期四(9月28日)在教育政策记者会后接受媒体联访时说,蓝白合应是价值理念或议题的合作,否则就算合,也达不到政治效果。
柯文哲还说,蓝绿、绿白也可以合,不应用两极对抗来激化台湾内部压力,民众党这次的口号是“联合政府、团结台湾”,联合政府如何建立,需要时间摸索。
大佬们都很忙的,忙着应付丑闻,忙着飞到美国镀金造势,忙着趁势给家族牟利,忙着给兄弟姐们谋个一官半职,看上去很重要的蓝白要不要合,要怎样合的下架民进党的基本问题上一直举步维艰。
柯文哲也要借着蓝白合继续拔高个人形象,新生政党没有一点政治包袱大可以满嘴谈理想跑火车,也在表现出不向国民党低头被控制的姿态。柯文哲应当还有别的顾虑,在联合下架民进党的事实性目的面前,柯文哲总是软弱,很少像国民党般言语直面炮轰民进党,因为柯文哲知道,他的选民是从绿营抢来的,这些选民于绿营选民并不如蓝绿选民之间的水火不容。当然和柯文哲本身喜欢装逼也少不了关系。
 
台湾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星期天(10月1日)在启程前往美国前,呼吁通过民调结果对比决定蓝白合作方式。
柯文哲在桃园机场告诉在场记者,关于蓝白合作,问题是要怎么合作,并称他每天都听到对方在讲合作,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要以什么形式进行合作。
他认为,选举是改变政治文化的社会运动,他常思考2024年选举对台湾社会有何影响,但目前看来都是密室政治、分赃政治。
没经过什么正经谈判,柯文哲直接甩出来方案,这时候柯文哲当然是对民调数据有信心的,而这样的方案也在最初就表现出柯文哲的强势姿态。或许是看到国民党式微,认定国民党一定会与自己合作便开出天价,也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后续的合作谈判争取让步空间,但不论是怎样的考量,两个政党最初的合作态度并不那么友好,并不那么互信。最后柯文哲还不忘再加一句漂亮话,属实是当婊子又立牌坊。
 
10月初,民众党炒热蓝白合议题,直接引入一条联合早报关于民众党就党内内参的公开消息
如果在野阵营整合成一组,“柯侯配”或“侯柯配”对上“赖萧配”(赖清德与台驻美代表萧美琴),结果显示“柯侯配”大幅领先“赖萧配”12.3个百分点,远超过“侯柯配”7.1个百分点的领先幅度。
吴怡萱称,这份民调的关键是:蓝白两党合作后,许多支持者的投票意愿会转向赖清德,其中又以“侯正柯副”的选项流失居多。
吴怡萱强调,这突显民众党是讨厌蓝绿恶斗的集合体,以“民众”为本的民众党支持者,绝对不会接受传统旧思维“小的听大的”、“大的说了算”的“交换合作”。
吴怡萱批评,国民党意见领袖从上周起发动蓝白合话题,宣称在野一定要合、却说“侯友宜不当副的”,甚至出现许多交换位置的发言,一再测试民众党的底线,让支持者非常焦虑与不安。
面对有意愿却无谈判无方案的空中楼阁蓝白合,柯文哲面对民调落后的侯友宜,直接抛出了比较有可行性的民调决定论。只是国民党已经柔弱地表态不当副的,柯文哲一方还是强硬地讲赢者全拿。其实蓝白合会使许多选民流向赖清德,尤以侯正柯副为甚,这是没问题的,只是解释成自己选民如何伟大高尚到两袖清风不喜恶斗就有些夸张了。蓝绿选民是水火不容的,但是白营选民相当一部分是从绿营走出来的,他们选择了名义上中立理性的柯文哲。蓝营票仓是稳固的,但柯文哲的票仓是流动的。他当然担心和侯友宜合作会坏了自己名声,最坏的结果即是他和国民党彻头彻尾地穿进一条裤子甚至屈居人下,这会直接败坏选民好感,如是选举失败,柯文哲形象倾倒,将是灭党之灾。所以柯文哲选择自己领导在野党以稳住白营选民,蓝营选民是铁板一块的稳定票,他提出输者退出参选而推荐副手,一方面是奔着吃定蓝营票仓,当然蓝白合下架民进党这是必然要做的,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国民党能甩开台面上舆论焦点的侯友宜,考虑到白营选民的观感,这是最给柯文哲招黑的。
 
台湾在野的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回应蓝白合时说,民众期待蓝白合作完成政党轮替,民调不是唯一决定整合方法,否则将搞成零和,蓝白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合。 对于主持人提问,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说蓝白合要比民调,侯友宜说,柯文哲及其幕僚,一周内就民调抛出三四种不同看法,可见大家对于民调,确实看法不见得有一致性。“民调是一个参考,但不应该是唯一看法”。
10月7日,侯友宜面对柯文哲的民调决定论和输者退选论,侯友宜既不愿意被既定的民调劣势直接判输,更不愿直接被宣告竞选历程到此结束。侯友宜也想在柯文哲的高位压倒性言论面前挽回尊严,先发制人的柯文哲确实有点咄咄逼人了。但是实际上,到这个时候,侯友宜还没明白、还没有正式入场参与到这一场博弈。
 
10月7日,朱立伦
在新竹县受访时说,如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所说,蓝白合一定要建立在共同理念和理想的基础上,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10月9日,韩国瑜公开私下与柯文哲的会面的合照,并对蓝白合发表看法
韩国瑜首先写道:“四年阔别,老友相见。”接着,他表示整合不是个人意愿的抉择,而是社会的期待,并强调只有轮替,才可以保持台湾的清新与活力,“防止贪婪与腐败继续腐蚀我们珍爱的宝岛”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面见的不是朱立伦,不是侯友宜,而是韩国瑜。也不理解韩国瑜在这里是不是在影射侯友宜
 
10月11日,柯文哲做出让步,不再以既定的民调领先优势逼迫侯友宜就范,转而主张两党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举办三场电视辩论,然后再做民调评比。辩论主题可涵盖政策、净零碳排、国防安全等面向。
10月12日,侯友宜跟了,约定在星期六(10月14日)下午会面
 
10月14日,激烈地交换了意见
 
10月15日,柯文哲不满国民党提出的“开放式民主初选”代替民调决定论。在保证蓝白合的大前提下,侯友宜只能是改规则来挽尊了,柯文哲当然激烈反对
 
10月18日,侯友宜方面让步,表示初选和民调是并行选项,后续都可以谈
10月23日,侯友宜再让步,表示不坚持选正的,可接受“柯侯配”。表面上的让步,实际是进一大步,明明都知道矛盾是在方案上,现在反倒从结果上给自己立块牌坊,这就是在舆论上把蓝白合即要破裂的道德压力推到柯文哲。另外侯友宜能低头下说出这样的话,想必背后也有朱立伦的逼迫。
 
10月24日,柯文哲做出回应
对于侯友宜在专访时递出橄榄枝,但订下最后期限,柯文哲形容像是大党在打压小党,他感觉像是被“逼婚”,让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更揶揄侯友宜“连票都印好了” 要求他本周内回应的举动,像是“大党打压小党”
从前文民调走势图可以看到,此时两党民调数据相差甚小,且国民党继续走高,如果采用50%的初选,基本可以锁定侯友宜胜出柯文哲,这也是此前柯文哲逼迫侯友宜全民调,现在侯友宜逼迫柯文哲半民调半初选,可能背后还有朱立伦逼迫侯友宜向柯文哲让步。
 
10月26日,侯友宜对方案做出评价
侯友宜说,他们有时间压力,而且选民对合作也有高度期待,尤其柯文哲订的时间在10月底,往前推,不管是民主初选或全民调都来不及了。“如果来不及的话,就回头过来到政党协商。” 媒体追问是否已经确定没有全民调,侯友宜表示非常确定,并说“如果时间已经来不及,就进入政党协商”
所以侯友宜本人并不看好蓝白合,但从国民党或是朱立伦角度出发,蓝白合是一定要实现的,或许在这里侯友宜对柯文哲有很大的个人恩怨,毕竟在直播辩论时候被羞辱可不是什么好体验
 
10月26日,柯文哲回应
柯文哲说,他认为政党协商是不错的方向,“侯友宜如果坚持,我觉得没问题”。至于何时开始政党协商,柯文哲说,双方先联络再说。
谈崩了,摊牌了
 
10月27日,侯友宜喊话柯文哲
侯友宜星期五(10月27日)说,柯文哲星期四(26日)已接受两党正式进入政党协商,但从10月16日至26日,柯文哲都没有明确表态要以“侯柯配”还是“柯侯配”作为协商前提
方案谈不拢干脆抛开方案?凭口头谈判确定正副手?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可见整个合作有多不堪。
10月27日,柯文哲回应
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星期五(10月27日)明确,蓝白政党协商的最后期限是11月20日参选人登记日
再拖一个月,卡个极限时间,装都不装了
 
10月29日,朱立伦确认蓝白开启政治协商
 
10月30日,朱立伦柯文哲握手致意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会谈后,双方召开记者会并发表共同声明,其中提到重启两岸对话,但对于蓝白合总统人选产生方式部分,声明只字未提
蓝白两党关于正副手方案的谈判(如果能算作谈判的话)一直不能妥善解决,进而从政治合作退步到政治协商。民进党一边一直是柯文哲主持,国民党内此前一直由侯友宜与柯文哲对话,而到了政治协商阶段,开始由朱立伦出面与柯文哲对话。另外朱立伦与侯友宜对政治协商以及柯文哲的看法是极大的悬殊,如果不是朱立伦出面,兴许就不会能再将侯柯二人凑到一张桌子上。也或许是朱立伦对侯友宜断送合作前景感到不满,只得亲自出面再协商。总之在朱立伦看来,两人的方案都不能解决,他要出来再给出折中方案把蓝白合做下去,朱立伦是三个人中真正一心为了合作的,不论是前是后,总归是要由他来为蓝白合托底了。
 
10月31日,在朱立伦安排下,柯文哲侯友宜会面
 
11月1日,柯文哲再就正副手发表言论
“只要方法公平、符合程序正义,在选票上谁正谁副,我都会接受” “侯市长不接受全民调,我则认为开放式初选不可行,因为时间不足,只是比赛动员,无法真实反映民意”
柯文哲当然明白,他一新生小党在基层多么势单力薄,只要票选就会挤掉民调的水分
 
11月2日,侯友宜再施压
对蓝白合谈判下最后通牒,指星期五就是期限,过了就什么都不用再谈。侯友宜表示,“火车过站就不等人,时间也不等人”,大家要快速面对问题,符合人民期待
照侯友宜摆的这个臭脸,依然怀疑侯友宜能够不和柯文哲撕破脸继续谈,完全是受朱立伦逼迫。
 
11月3日,柯文哲表示为蓝白合一再退让失去自我,婉拒朱立伦
星期五是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提出的最后期限,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此前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按照日本请所有国民党、民众党的立委提名人投票,二是德国模式、纳计政党支持度。
但柯文哲说,他仍然相信科学,主张用全民调的方式呈现真实民意、达到在野组合最高的胜率,赢的代表参选总统、输的做副手。他表示也愿意退让,若民调结果,双方对比是在误差范围内,那么无论胜负,他都会礼让,接受担任副手,全力为政党轮替努力
 
柯文哲拒绝了国民党提出的新整合方案,蓝白合再陷入僵局。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说,蓝白合还没到最后期限。有媒体报道侯友宜阵营下最后通牒星期五是截止日,但朱立伦特别澄清,从来没有讲过星期五是截止日。他还和柯文哲说“周末再告知决定也可以”,侯友宜也“完全尊重党中央”,“火车根本还没到站”。
火车到底到没到站,朱侯两人言辞完全相悖,朱立伦和侯友宜在看待蓝白合以及柯文哲的态度之悬殊由此可见一斑
 
11月4日,朱立伦调用人手拥护新方案,也是向柯文哲施压
蓝营15位执政县市长发表共同连署,表态支持国民党中央提出的新方案,并呼吁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加入。“全力坚定支持朱立伦主席提出的两个方案中,以二选一方式推动蓝白合,也呼吁民众党尽快回应”。这两个新方案“都是参考民主先进国家,也有学理依据,同时也可以减少民众党所主张全民调的方式会有严重偏差的问题”
但最终还是被柯文哲婉拒了
11月4日,朱立伦批柯文哲曾答应又反悔。朱立伦讲话还比较有质量,就直接贴这篇报道原文了
台湾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谢拒了国民党提出的蓝白合日本、德国模式方案,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说,柯文哲曾觉得日本模式可以接受,后来却反悔。
综合台湾《联合报》《上报》和中央社报道,朱立伦连同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星期六(11月4日)出席造势活动时说,当他和柯文哲提到日本和德国新整合模式时,柯文哲很支持日本模式。
朱立伦说,柯文哲认为即使采行日本模式他也能获胜,因为如果个人声望高,一样能够取得立委参选人的支持。“今天更何况我已经提出来,就直接让你民众党来做庄。”
至于德国模式,朱立伦说,他提出来就是为了因应联合政府的目标,除了注重个人也注重团体,但柯文哲“为什么不接受检验呢?”
朱立伦指出,如果这样都没有信心,“一定要去计算谁一定赢,这样就很难谈”,他还是秉持最大的诚心,耐心、同理心换位思考。
朱立伦也质疑柯文哲再次受到“主战派”的影响,但他主张应回到大局。国民党这边也有很多“主战派”,如果按照主战派的想法,就不用谈蓝白合了。
朱立伦更讽刺道,民众党负责的是柯文哲,跟他谈的是柯、答应的也是柯,今天改变的也是柯、他要继续谈的也是柯。“这些主战派的人,我当然尊重你的意见,我相信我跟侯友宜的目标,就是台湾要好,为了全民好”。
蓝白合进入政党协商阶段,朱立伦星期五(3日)说明整合新方案内容,包括请蓝白立委参选人投票选出人选的日本模式,以及纳计政党支持度的德国模式。不过,柯文哲仍主张以全民调方式,决定总统人选,但也表示愿意退让,若民调结果双方对比在误差范围内,无论胜负他都会礼让,接受担任副手。
被问到是否接受柯文哲提出的“让步”全民调模式时,侯友宜说,他记得上次与柯文哲、朱立伦见面时,有共识不要再回到原点,用新的方式面对这问题,所以不需要再谈回到原点的事。
 
11月8日,柯文哲抛出三份民调,结果都显示柯文哲明显领先于侯友宜。国民党对此回应与现实有差距,侯友宜批评自费委托的民调混淆视听。
柯文哲态度依然强势,直接公示三份自己的民调,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装了,就是要跟你国民党刚到底
 
11月10日,马英九出面,建议全民调方式,并对侯柯配和柯侯配再民调,韩国瑜发生表示支持,侯友宜象征性回应会尊重大家意见
从朱立伦出面撮合给出两份折中方案,遭柯文哲拒绝后,紧接着又出现了马英九的再让步的方案呼吁。只是已经退出政坛一线的马英九,又能有多少影响力呢?
11月10日,柯文哲回应如果采取全民调方式,两党可以立即恢复协商。
11月11日,国民党智库回应纳入政党支持度的德国模式是底线。不清楚智库方面的发言是为了争取谈判空间还是对马英九过分让步柯文哲的言论表示不满。
11月13日,赵少康回应马英九不要被柯文哲利用,“不要让人觉得他好像跟柯文哲站在一国,来对抗国民党,并警告说这样会引起基层反弹”。所以马英九在当下的国民党内到底是怎样的身份?
 
11月14日,确认将举行第二次政治协商,并由马英九做见证人。
11月15日,在马英九主持和见证下,达成六点共识
蓝白六点共识
一、由马英九、国民党、民众党,各推荐一位民调统计专家。
二、由民调统计专家检视评估11月7日至11月17日,社会各界公布的民调结果,及国民党、民众党各提供一份内参民调的结果。
三、双方同意,若超过统计误差,由胜者得一点;若在统计误差范围内,由侯柯配得一点。
四、11月18日星期六上午,由马英九基金会公布结果。
五、蓝白合后,两党共同组成竞选委员会,全力辅佐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及两党推荐之立法委员候选人,不分区政党票由各党各自努力。
六、在马英九见证下,国民党及民众党承诺为台湾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范,必须成立联合政府。除国防、外交、两岸由总统决定,其余部会依各党派立委席次分配,民众党主责监督制衡,国民党主责建设发展。
notion image
马英九此时作为侯柯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节人物,结合此前国民党智库和赵少康对马英九的论调,马英九的身份更多地是作为前领导人的身份来调节蓝白双方,兴许在党内已经全身而退了。从合照上可以看到,马英九站在最中间的正面位置,而且伸出两只手表示身份是两方的大家长,但可惜的是两只手都是握住了柯文哲,而不是分别握住柯文哲和侯友宜。另外,柯文哲的手处在被马英九握住的最下方,而侯友宜的手处在朱立伦之上的最上方,这或许并不是偶然。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次由马英九主持的第二次协商是突然的,是没有给柯文哲太多考虑时间的,从结果上看,谈判的结果也是不利于柯文哲的,而且对于柯文哲的支持者来讲屈居人下,阿谀求全也是不能接受的,这为后续柯文哲的再退出埋了伏笔。可是柯文哲为什么会再参加协商?是他相信自己能在马英九所述的全民调方案中胜出吗?
 
11月18日,结果公示的最后阶段,由于共识第三点的误差数据不能协调,蓝白合再度进入僵局。这是可以预料的,既然被马英九突击协商的柯文哲能在谈判中做出这样大的让步,行动已经表明柯文哲可以接受做副手。真正被突击的兴许是柯文哲的支持者,这或许也是柯文哲没有想到的,而最终在误差统计的数据上做文章也不过是找台阶罢了。
 
11月19日,朱立伦称希望再沟通,并对蓝白合工作最出最后确认。
 
11月19日,柯文哲表态称将继续以总统候选人身份拼战到底。
蓝白合再次破产,而柯文哲的态度,语气是针对选民的,所以此时他并不在意蓝白合的破产而是向选民表示柯文哲初心未改。柯文哲在解决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
 
11月21日,侯友宜喊话柯文哲“我会等你,等到你最后一刻”。侯友宜称,其实回到问题的症结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强调自己没有一定要做正的,“谁赢就当正,谁输就当副”。
可以看到,自朱立伦和马英九两度出面干预之后,侯友宜对柯文哲的态度已经缓和了很多。但从论调上侯友宜可以直面自己可以做副手,而柯文哲从来没有。柯文哲作为新生政党领袖,虽然没有执政的政治包袱但在党内却有个人形象包袱。所以柯文哲不能沦为国民党的辅助,在谈判方案上如果不能对民众党有利保证柯文哲做正手,如果外部利益所得不能掩盖内部矛盾,那柯文哲一定要转向解决党内矛盾,稳固基本盘而放弃蓝白合了,这也是柯文哲面对蓝白合三进三出的逻辑出发点。
 
11月23日,侯友宜约柯文哲会面于马英九办公室遭柯拒绝,后柯文哲邀请侯友宜、郭台铭于台北君悦饭店公开会面会面,而侯友宜携朱立伦、马英九一同前往,最终谈判破裂,不欢而散。
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蓝白协商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从柯文哲拒绝会面于马英九办公室而选择带上郭台铭会面于台北君悦饭店,说明柯文哲摆脱掉此前马英九、朱立伦背景下的侯柯协商,而再启动郭台铭背景下的柯侯协商。郭台铭称马朱二人为不速之客即可表明其态度。期间侯友宜公开柯私人信息”郭台铭要找个理由退选“惹柯不满。
 
11月25日,侯友宜称蓝白合破局之后心情很好。
“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一战争台湾就会不见了。他强调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就是台独,但“我反台独”,更直批柯文哲什么都没有,做一个男子汉要“敢说、敢做、敢当”
可以看到侯友宜此前对柯文哲的友好是基于朱立伦以及马英九胁迫下的表态,从侯友宜对柯文哲的批评也印证了此前对柯文哲政治软弱的说明。
 
11月26日,柯文哲批评国民党只想当正的。
柯文哲能讲这话也可以看出柯文哲对正手是有多么大的执念了,不论怎样,在表态上侯友宜多次在逼迫下表示可以当副手,而柯文哲总是含糊其辞但行动上一直表明只想做正手。实际上此前有对柯文哲的考量做过说明,柯文哲的处境只能做正手,如果被迫做副手他会直接打破蓝白合
 
12月6日,柯文哲称相对于国民党的九二共识以及民进党的台独纲领,民众党是最没有政治包袱的。
试图在最后阶段表明自己的特殊性。对外政治上没有包袱是明确的,可相对来讲,党内政治包袱可强太多了,不然也不至于蓝白合几度破裂。
 
12月8日,侯友宜称当选将组建联合内阁 用人唯才不分颜色
最后阶段试图拉拢柯文哲选民以实现下架民进党,可是白营选民依然是与他完全相抵抗的。
 
12月17日,柯文哲称内心仍是深绿
在最后彻底无望的阶段,转头再向民进党示好,向选民示好,与国民党撇开关系
 
12月18日,朱立伦称郭台铭选民回归支持侯友宜。
据此可以看到柯文哲和郭台铭选民之差别,在最后阶段,面对唯一有希望扳倒民进党的国民党时,他们会转身投向侯友宜,而柯文哲选民自然拥柯到底,所以到底谁才是最理性客观的哪位呢?
 
1月1日,柯文哲回应弃侯保柯。
这有科学数据,因为蓝的会投白的,但白的不会投蓝的,“白的票只有两种投法,一个是不投,一个是投绿”。他强调,没有鼓励弃保,但科学数据会说话。
从柯文哲所述可以看到白营与绿营重合度之高。
 
1月3日,柯文哲回应侯友宜联合政府,没得谈。
柯文哲发话避免弃柯保侯,撇清关系,稳住票仓。
 
最后阶段侯友宜频频以联合政府,邀请柯郭加入来讨好二者选民,却多次遭柯批操做弃保。
 
 
政治小丑郭台铭,是柯文哲的分票之选
对比商界选举结果(ToBeContinue…)


写在后面

 
又是一篇烂尾文,但实际上整个主脉梳理的比较完整了,但是我也无心再多费精力做怎样的总结了,而且关于局外势力郭台铭的介入,这一条并没有详述,暂且不再补充了
台湾政局出现朝小野大局面,算是最大的见识,这实际上让我对国民党有了些信心,倒不能说是我,应当说是对台湾人对国民党的信心有了更多信心,反倒是让我对下一届选举有了期待,只是不知第三势力民众党将是何去何从,这才是蓝绿角力最大的博弈点
2024.8.7
附八心理测评文明与野蛮(六)
  • Waline
Alan
Alan
抓住一颗流星
公告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发生甚么事了😢
 
评论默认匿名👀
无需登录~